舌尖上的福州——用"心"笋包

中国经济网福州3月18日讯 2015年1月1日起,中国经济网重磅推出的《舌尖上的福建》十大特产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福建9地市特产品种名称和特产品牌企业的名称正在火热征集中,也纷纷收到全国各地网友的积极参与。然而,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不仅在于临归时手中携带的伴手礼,还有那些点缀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地方美食,最是这种家乡的味道,独一无二,让想念和思归伴着乡愁浓纯绵长。

  整理舌尖上的福建脉络,在关注特产之余,我们也不忘寻觅带有乡愁印记的味道。为了找寻福建各地市最具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3月14日,在众多网友的热情推荐下,中国经济网《舌尖上的福建之福州味》街拍来到了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长乐北路岳峰村岳前58号的“晶晶友味包点坊”。

舌尖上的福州——用"心"笋包

争先恐后抢包子的街坊领居。

  这家包子店非常显眼,远远一瞅便看到了络绎不绝的顾客争先恐后地挤着,就为了抢购刚出炉的热包子。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经济网决定一探究竟,看看是不是如网友所说的“水晶剔透、口齿留香,特别duang”。

  只是还没走进店门,看到中国经济网要来街拍的老板二话不说就拿着几个刚出笼的热包子就塞到了我们手里。

  “先尝尝,吃完再说!”

  看着这些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还没吃过早餐的小编不争气地咽了口口水,看着一脸精气神十足的老板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还真别说,小编仔细一瞅,这包子上附着一层蛋黄色的面皮,散发着混合着玉米味的面香,在朝阳的照耀下,薄如蝉翼的面皮确实有如水晶一般剔透。捧着这松软的一团,深深地嗅了一下,小编便忍不住一大口咬了下去。瞬间,酥香软嫩的感觉便充斥在口齿之间,咀嚼着热乎乎的油汁伴着松软的面团,吞咽着香喷喷的猪前腿肉夹着松脆爽口的笋干,小编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之‘际’在于晨”。

舌尖上的福州——用"心"笋包

用“心”区别的笋包。

  肉包子店全国都有,那么这家包子店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小编刚刚吃的这个包子就是”晶晶友味包点坊”的特色招牌——笋包,每天都是处于一出笼就一抢而光的状态,是店老板独创的美食。笋包——其实就是在制作香嫩松软的肉包中按一定比例混杂了香脆的笋干,让包子在外松里嫩的基础上咬起来更加爽口,就像是包子馅中加了脆骨的感觉,从外到内吃起更是有四层口感——面香扑鼻、肉香四溢、松嫩爽脆、口齿留香。

  “每当看到这么多街坊邻居一大早就在店门口排着,我就觉着我在做这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有的大爷大妈为了能吃到刚出笼的包子甚至等了30分钟。”每天凌晨2点就开始做馒头、包子,每小时要做七八百个的店老板林旭生告诉中国经济网,从他爷爷林大金那一辈就开始做包子了,那时在青口就小有名气,家里做包子从清朝末开始做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而他自己从懂事开始便跟着爷爷学着做,出师后就独自来福州开店。

舌尖上的福州——用"心"笋包

早上10点后却依然门庭若市的“晶晶友味”。

  他指着门庭若市的“晶晶友味”继续说道:“这家店开到现在都有20多年了,为了能让周围的街坊邻居吃上可口的包子,我试过不下30多种面粉,然后再精心挑选口感十足的猪前腿肉,每个包子我都是用心在捏,日复一日地重复了这20多年。”林旭生说到,每天顾客吃的包子,他自己也要吃,在刚开始几年后他感觉到传统的肉包子都比较软嫩,如果加一点有脆感的食材会让包子更有嚼劲,包子咀嚼得久了,口齿间的香味就停留得更久,让顾客体会到这是用心在做的包子。

舌尖上的福州——用"心"笋包

“细皮嫩肉”的菜肉包子。

  这时旁边还有一个快80岁的“老”顾客提着刚买到手的包子凑过来说:“是啊,他家的包子是真好吃,里头的肉馅都占了快一半了,我家小孙子特别爱吃,我这不就一早过来买吗,要是晚了就又卖光了,他家特制的大包子还得前一天预定呢,我吃一个就饱了。”

舌尖上的福州——用"心"笋包

四合一大肉包与普通肉包。

  望着15分钟出一笼却依然供不应求的“晶晶友味”,小编能深深地感受到这家店的包子已经成为周围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色的笋包飘香在拥挤却一片火热的巷弄中,亦或许是受到了对面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冬狱祖殿”的香火熏陶,加100多年的手艺承传让林旭生家的包子若有若无的带着点文化沉淀,也许笋包严格说来不能算是福州的特产,也许肉包子中国各地都有,但至少他家的包子让周围的“老福州”们就这么习以为常地吃了20多年,魂牵梦绕。

原文链接:https://www.zhenshijiepai.com/2024/01/%e8%88%8c%e5%b0%96%e4%b8%8a%e7%9a%84%e7%a6%8f%e5%b7%9e-%e7%94%a8%e5%bf%83%e7%ac%8b%e5%8c%85/,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